勞 氏 起 源

辛亥后勞乃宣为何选择勞山隐居?王国维称他为勞山人的原由……

勞氏其先居东海勞山,因氏焉。望出松阳。

唐《元和姓纂》、宋《通志 氏族略》、宋《百家姓》等文献,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不同朝代《勞氏族谱》序言、世系图,以及部分世祖碑记,均记载勞氏源于勞山(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),因山得氏。例如:宋代著名学者、教育家王应麟的《姓氏急就篇》勞氏「其先居东勞山,因氏焉」;宋代史学家、校雠学家郑樵撰写的《通志二十略》氏族略第篇记载「勞氏其先居东海勞山,因氏焉。望出松阳」。广东雷州市禄马村的元代勞光智公墓碑文铭记「勞姓望出松陽,居東海勞山,以地為氏」。

勞 氏 家 譜

《曲水流觴圖》局部 中的勞夷 明代刻传拓墨本,纵三一厘米,横九〇 · 五厘米。

东晋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三月初三『上巳节』,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、书法家王羲之,召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,共42人,于会稽山阴之兰亭(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许公里处)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。有谢安、谢万、孙绰、王凝之、王徽之、王献之等名士参加。会上勞夷被罚酒三杯,王羲之「微醉之中,振笔直遂」,写下了著名的《兰亭集序》。

10875【全国】洞庭勞氏支谱

  • 撰修:六卷首一卷末一卷, 勞以钤等修纂
    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)六册 版本:刻本
  • 馆藏:南京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苏州市博物馆。
  • 摘要:卷首谱序、凡例、诰敕,卷一至六世系,卷末列传、诗文、祖墓、祭田等。书名据版心、书名页、目录题。三修本。
    始迁祖 勞日达,字福九,元末自武林(今杭州)迁居苏州洞庭西山。该族散居江苏吴县,太湖之大小洞庭山村庄,湖北汉阳等地

10876【浙江馀姚】孝义勞氏家谱

  • 撰修:十卷, 勞祖姚修
    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)
    申锡堂 四册
  • 版本:木活字本
  • 馆藏:北京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
  • 摘要:勞谦吉始修於清康熙二十三年,此为二修。
    始祖 勞仲文,行百三,唐代人。
    始迁祖 勞德赐,諡宾海,元代自余姚烛溪迁居孝义。
    谱载德赐第四子 勞智四(号季昌)一派谱。
    书名据版心题。

10877【浙江馀姚】孝义勞氏家谱

  • 撰修:再续十卷, 勞春荣续修
    清光绪六年(1880)
    申锡堂 四册
  • 版本:木活字本
  • 馆藏:南开大学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
  • 摘要:勞谦吉创修於清康熙间,此为四修。
    始祖 勞仲文,行百三,唐代人。
    始迁祖 勞德赐,諡宾海,元代自余姚烛溪迁居孝义。
    存卷为世系。存卷五至十二。

10878【浙江馀姚】孝义勞氏宗谱

  • 撰修: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, 勞尔骏总辑
    民国三年(1914)申锡堂 十册 版本:木活字本
  • 馆藏:北京大学图书馆 南开大学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
  • 摘要:勞谦吉始修於清康熙间,此为五修。
    卷首序、凡例等,卷一条约、章程、族箴,卷二行状、诰敕,卷三列传,卷四祠录,卷五至十六行传,卷末联额。书名据版心、目录、卷端题。
    始祖 勞仲文,行百三,唐代人。始迁祖 勞德赐,諡宾海,元代自余姚烛溪迁居孝义。

10879【浙江】馀姚孝义勞氏宗谱

  • 撰修: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,勞崇升主修
    民国二十五年(1936)申锡堂 十册
  • 馆藏:四川省图书馆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中心 北京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犹他家谱学会
  • 版本:木活字本
  • 摘要:清康熙二十三年勞谦吉始修,此为六修。
    卷首序、凡例等,卷一条约、章程、族箴,卷二行状、诰敕,卷三列传,卷四祠录,卷五至十六行传,卷末联额。书名据版心、目录、卷端题。
    始祖 勞仲文,行百三,唐代人。
    始迁祖 勞德赐,諡宾海,元代自余姚烛溪迁居孝义。

10880【浙江桐乡】阳信县勞氏族谱

  • 撰修:四卷 勞乃宣撰
    清光绪十九年(1893) 四册
  • 版本:刻本
  • 馆藏: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美国犹他家谱学会 美國哥倫比亞大学
  • 摘要:谱载序文、谱例、世系、传略等。书名据书签、书名页题。
    始祖 勞为能,明代自青州府乐安县迁居济南府阳信县城东范家村,后更名勞家店。
    勞乃宣祖父第十三世 勞长龄,清嘉庆时迁居浙江嘉兴府桐乡县。据勞乃宣序,此谱实为阳信县族人所纂,而由勞乃宣刊于吴桥。勞乃宣其时任直隶吴桥县知县。

10881【浙江桐乡】勞氏遗经堂支谱

  • 撰修:不分卷 勞乃宣等辑 勞健章续修
    民国十五年(1926) 一册
  • 馆藏:浙江嘉兴市图书馆
  • 版本:石印本
  • 摘要:谱载谱序、前编、支谱、齿序表。书名据书衣题。二修本。
    始祖 勞树棠,清代人。
    始迁祖 勞长龄,字松巖,号小山,清嘉庆二十五年迁居浙江桐乡县二十五都南山图青镇(自然镇,又名青墩镇,今属乌镇镇)东栅。

10882【湖北】汉口勞氏世族谱

  • 撰修:不分卷 勞必达 序
    清乾隆十年(1745)一册
  • 馆藏:美国犹他家谱学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
  • 版本:钞本
  • 摘要:始祖 勞永昌,号太湖,明代人。
  • 名行四言韻語五章:祖訓貽仁,崇經昭藝。修齊均平,遐邇咸備。 繩檢身心,周祥視履。美儲席珍,品占國器。 人懷雅誦,士興賢能。謹申庠序,贊襄朝廷。 家聲惟遠,繼述爰章。紹聞德言,光裕典常。 慎終如始,端本培原。行藏適志,體用攸存。
勞 氏 宗 支
馆藏阳信《劳氏宗谱》,是留居勞氏发祥地周边山东地区勞氏最大宗支。

一、阳信-桐乡勞氏

阳信先祖原籍青州府乐安县,明初迁居济南府阳信县之城东,取地名为勞家店传至今,是留居勞氏发祥地周边山东地区勞氏最大宗支;桐乡勞氏是阳信勞氏一分支,这个家族数代为官,其中清代大臣勞乃宣闻名遐迩。

嵊州敦伦堂《劳氏宗谱》劳元锡祖像,嵊州勞氏属宋代勞可衡后裔支派。

二、山阴-九江勞氏

支派世系包含山阴嵊州勞氏和江西九江勞氏。嵊州勞氏属宋代勞可衡后裔支派,从武阳一世勞元锡至嵊州子孙世系记录完整。明朝建立后,可衡裔孙太四公从石门「崇德」过钱塘江卜居山阴「绍兴」。

洞庭西山劳村,其南迁始祖为宋高宗兵部尚书勞修。

三、洞庭-崇德-塘栖勞氏

洞庭勞氏出自武阳,其南迁始祖为宋高宗兵部尚书勞修;崇德勞氏据光绪《石门县志》所载勞氏家族十二代人,其中清初名臣勞之辩,勞永嘉等;塘栖勞氏先祖第一落脚点是今天的仁和镇樟山永泰。

长沙劳氏劳君展全家福,首排左一为丈夫、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,二排左二为女儿许鹿希、左一为女婿邓稼先。

四、长沙浙苏系勞氏

长沙勞氏有二个不同宗支,源于浙江山阴的浙系和来自江苏太湖洞庭的苏系。浙系有清代官僚勞崇光家族。勞崇光曾在广东、广西、贵州担任巡抚、总督等职,还奉使越南,苏系是长沙九芝堂创始人勞澄。

馆藏余姚申锡堂《劳氏宗谱》,是迄今为止读到的最远古《勞氏族谱》。

五、馀姚-孝义勞氏

馀姚孝义《勞氏族谱》馆藏文献,编排内容丰富而规范,上祖图与始祖以下记载都很完整,是迄今为止读到的最远古《勞氏族谱》。序言明乐清裔孙勞允溯源称,勞氏世系源自周蓋昭王,幼子遁迹勞山,因以为氏。

南海孝思堂《劳氏宗谱》,记载始祖小伍公宋代随宦入粤。

六、南海礌岗勞氏

南海孝思堂《勞氏族谱》称为「武阳」族谱,收藏于广州中山图书馆。记载始祖小伍公宋代随宦入粤,经珠玑巷迁徙南海礌岗开基,后裔散居佛山、广州地区,有远迁广西灵山、龙州等地。

南海小塘马宁劳公祠,始祖在宋代迁居小塘。

七、南海小塘勞氏

以其世系记载达廿三、四代推算,始祖在宋代迁居小塘。小塘《勞氏族谱》称『桂阳』谱,堂号『彝训堂』,字辈「业肇齐成尚书传善宏美,庸康越望学士敷和信嘉」,后裔散居广西、台湾、美国、香港、越南等地,繁衍字辈仍与小塘相同。

佛山顺德劳村,远始祖玄吉公是南宋朝廷派遣的「制置节度使」。

八、顺德勞村勞氏

顺德勞村《勞氏世谱》所载,远始祖玄吉公是南宋朝廷派遣的「制置节度使」,迁居今肇庆地区的古端,后裔于元代迁入勞村。勞村子孙举行的『奇山勞公祠重光庆典』活动,汇合了广府地区勞氏诸宗親出席。谱记奇山公禀质深厚、孝親、敬祖、怜孤、恤寡。

古劳都劳威纪念碑,古勞勞氏始祖劳威为宋代广东亷宪,远祖劳元锡九世孙。

九、鹤山古勞勞氏

古勞勞氏始祖勞威宋代入粤,廉宪广东遂家居雄州珠玑巷(韶关市南雄县)。勞威是勞元锡九世孙,八世勞可传之三子,家族享有御书「祖孙学士,兄弟中丞」之赞誉。南宋年间勞威二子:永瀚、永深,兄弟二人南迁新会县龙溪乡,初住曹村后定居古勞村。

中国首家制糖厂股票,劳敬修时任制糖厂董事。

十、古勞石溪勞氏

石溪《勞氏族谱》旧抄件记载,明清时期石溪勞氏子孙科举人才辈出,其中最为著名科举名人是守让、守谦、守元、守谟兄弟。石溪勞氏也有外迁子孙,其中勞敬修(名念祖)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上海工商界的著名企业家、慈善家。

勞边子孙的勤勞和智慧创造了这片繁荣景象。

十一、南海勞边勞氏

《勞边族谱》记载,至明朝末年,勞边增建庆宁坊、高第坊、大社、南岸坊等,改为勞边乡。经历代先祖拓垦,勞氏拥有田地三千多亩,五谷种植遍野,手工作坊家家机杼大增……勞边子孙的勤勞和智慧创造了这片繁荣景象。

劳氏宗祠「垂裕堂」,始建于明天启年间。

十二、番禺沙湾勞氏

南宋迁居番禺沙湾文禧公,后裔分居岐山、潭边、文边。现存完好的文边「勞氏大宗祠」,始建于明天启年间(1621-1627),堂号为「垂裕堂」,与勞边桂阳大宗祠「垂裕堂」相同。传承堂号相同,是同族的标志,至少同宗。

开平历代勞氏先祖注重耕读文化传承,激励如劳培这样的子孙为争取民族独立,实现国家富强,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。

十三、开平勞氏

开平历代勞氏先祖注重耕读文化传承,激励子孙发扬光大,设立基金,奖赏中举、致仕子孙。标准和评定事项族谱都有记载。新编族谱诚如主持勞尔峰先生要求:去伪存真,去旧存新,不攀附、不虚构、不推敲、不存疑,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。

现存一座元代古墓,墓主人勞光智,墓碑文《追远之记》。

十四、化州-雷州勞氏

化州-雷州勞氏有三支:禄马光智公、湍流祐荣公和化州勞村荣弟子孙,于元代迁居。现存一座元代古墓,墓主人勞光智。墓碑立于1317年,右是世系碑,记录着始祖以下各分支子孙,左铭刻《追远之记》,是勞氏源流及该支始祖等信息。

海南族谱载,劳氏渡海入岛始于唐。

十五、海南勞氏宗支

据现有海南《勞氏族谱》资料记载,从唐代开始就有勞氏先祖渡琼州海峡入岛,宋元明清都有后来者。勞师成于明代渡琼,登陆地为临高,始居拥武村,该村现存一口井,村民称之为「勞氏古井」。勞师成在居住地终老,葬于临高马袅海滨,现为纪念陵园。

勞氏先民在芦荻丛生的荒芜地辛勤开垦建大芦村,如今被称为「广西楹联第一村」。

十六、大芦村勞氏

大芦村被称为「广西楹联第一村」,保留着明清两朝楹联三百余幅,内容涉及修身持家、劝学长志、孝悌报国。十五世纪,勞氏先民在这芦荻丛生的荒芜地辛勤开垦,到了十七世纪成为十五个姓氏和睦共处、九个建筑群落廿二万余平方米的富庶之乡。

《灵山县志》载称,最早出现在灵山县的勞姓,见诸于石刻《三海岩记》上。

十七、灵山权县子孙

灵山勞氏历史悠久,《灵山县志》载称,最早出现在灵山县的勞姓,见诸于石刻《三海岩记》上:圣宋崇宁五年(1106年)三月初一,前进士郭晔记,县丞覃劼、县令李符,开岩壁画句当都会首勞完字佰全立碑,勞完妻黄氏七娘舍钱开碑。

廉州合浦勞氏,合族敬宗孝祖、互帮共富,天下勞氏一家親。

十八、廉州合浦勞氏

廉州合浦勞氏,如同灵山勞氏,人丁兴旺。从浦北到北海,游耕区域如此广大,移居村庄如此众多,这片土地历史上属于廉州区域,是勞氏聚居之地。这片土地上不同勞氏支派源流不分彼此,合族敬宗孝祖、互帮共富,天下勞氏一家親。

容县《勞氏家谱》编撰凡例内容丰富,特别注重家规祖训和传统教育。

十九、容县勞氏

容县《勞氏家谱》,由长房十二世孙勞光积编撰,一九三一年版记录容县勞氏世系始于明代,明代始祖以上无载,始祖以下世孙,世代连接,字派连贯,记录完整,编撰凡例内容丰富,特别注重家规祖训和传统教育。